12年國教時代的閱讀策略
很多人認為培養閱讀能力不需要太複雜的技巧,只需要大量閱讀。大量閱讀後,自然會增加很多
閱讀的背景知識,自然就能提升閱讀能力。但是,僅僅止於大量閱讀,真的就能提升閱讀能力
嗎?
12年國教時代的閱讀策略
很多人認為培養閱讀能力不需要太複雜的技巧,只需要大量閱讀。大量閱讀後,自然會增加很多
閱讀的背景知識,自然就能提升閱讀能力。但是,僅僅止於大量閱讀,真的就能提升閱讀能力
嗎?
四歲的安德列牽著我的手,望著其他每個孩子的手裡,
不是牽著他們的爸爸、媽媽就是親戚。他的眼淚懸在眼眶邊緣,
口口聲聲說著:「我的爸爸和媽媽會來的,一定會來的!」
那天一夜未眠,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和心事走進教室。不僅說話沒勁,連笑容也擠不出來,就這樣冷冷的坐在教室的一角。四歲的Cooper站在遠遠的一方,吸著大姆指,看了我好一會兒。然後搬了一張小椅子,朝我走來……
「Sandra,妳是不是有一點傷心?我可以坐在你旁邊嗎?這樣你會覺得好一些。」
一時之間,我驚訝的說不出話來。Cooper就這樣坐在身旁、陪著我……。從三歲起,他有著數不清的發展問題,我無法幫他解決生理上的失衡。有時候,我能做的,就只是給他個小搖椅,什麼話也沒說。給他時間,讓他靜靜的坐在我身旁……。而一年後的那天,他也給我時間,讓我靜靜的坐在他身旁。
在Cooper的面前,煞那間,我成了一個被保護的孩子……。
從小就會念書的梁旅珠,北一女畢業,考上台大外文系,留學美國賓州大學,主持過台灣第一個旅遊節目《世界真奇妙》,得過金鐘獎。一路順遂的她,在孩子出生後,有十年的時間,全心投入做個全職媽媽,兩個孩子在她用心調教下,功課表現傑出。女兒從北一女畢業後,同時申請到美國哈佛、史丹佛等七大名校,兒子也在今年就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她的教養方式引起許多人好奇,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第一名的學習祕訣是什麼?《親子天下》特別專訪梁旅珠,分享她的教養經驗。
教養心法 1 先緊後鬆,陪讀有方法
孩子幼稚園時,我帶他們上各種好玩的活動,並沒有要他們去背誦或學習什麼,但讓他們玩很多。上小學以後,我認為小一很重要,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從小一開始,我盯得非常緊。
★小一、小二培養讀書習慣
他們讀的私立小學是全天班。小學一、二年級晚餐過後第一件事情,我就要孩子拿出聯絡簿,看看今天有哪些功課。我會引導他們在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先做難的功課,其他像是剪剪貼貼、查資料這類比較輕鬆的功課,就放到後面。
我就坐在他們身邊,陪他們念書、寫作業;完成後,盯他們檢查或複習,確定每天的計畫都要實行。當他們有困難時,我會立刻協助他們找出解決的方法,比方說查字典或找參考書。
我的女兒滿兩歲了,但是她還不會表達完整的句子,例如「我要喝水」、「吃餅乾」等,還只是停留在發單字音或疊字音的階段,如「姑姑」、「比比」、「奶奶」等。我看到和她同年紀的小朋友,都能表達簡單的句子,相較之下,有點擔心她是不是語言發展遲緩?
A: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專任語言治療師席芸表示,各年齡層有不同的語言發展問題,因此在討論語言發展問題時,必須先熟悉語言的發展進程(見「學前兒童語言發展檢核」),而女生的語言發展通常比男生快一些。
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樣樣自己來,有的卻什麼都要人家幫忙?孩子透過「做」來了解「我是誰,會什麼」。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概念,勇於嘗試?
教室裡又來了六個新孩子!不管是三歲或五歲,在這兩個星期裡,他們已清楚的告訴我,他們是怎樣看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或覺得自己很多事都做不好。
三歲的小艾任何事都習慣先自己來,實在是打不開、折不了,才來找老師說:「我需要幫忙。」就算需要幫忙,她小小的臉龐上,仍寫滿了自信!
很值得推薦的"親子教養書籍"! 作者丁玧瓊,是一位兒童心理學專家,專研幼兒認知與情緒發展,以及與此相關的父母特性和教養行動。
危險的讚美 誇獎孩子,千萬別說"你好棒"! 丁玧瓊、金允貞著 尖端出版
當我在書局看到這書的斗大標題"危險的讚美"、"誇獎孩子,千萬別說「你好棒」!"時,作者的確成功的激發出讀者想要一窺究竟這本書裡頭有什麼值得我們參考的價值? 而以下的簡單匯整就是我要收藏並推薦這本好書的主要原因。書裏頭有太多太多我很認同也想要分享的觀念,真心的推薦給身旁的每位朋友!希望能透過閱讀這本好書,讓大家在努力提升家庭與孩子的教養之中都有很好的收穫!
又是一個週一的下午,媽咪陪著兩個寶貝在上完全腦課(兩個孩子個別由一對
一的老師教學,以益智類的德國教具來操作,每堂課30分鐘)之後,習慣會陪
孩子們到住家附近的誠品書局去逛逛~這家誠品的一樓外有一個特別的大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