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時代的閱讀策略
很多人認為培養閱讀能力不需要太複雜的技巧,只需要大量閱讀。大量閱讀後,自然會增加很多
閱讀的背景知識,自然就能提升閱讀能力。但是,僅僅止於大量閱讀,真的就能提升閱讀能力
嗎?
剛起步的學習,大量閱讀的確是需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可以讓我們快速累積知
識。所以,透過大量閱讀,也許可以培養出知識豐富的小孩;但是,這個小孩未必能成為一個有
想法、有創造力的人。
那麼,要透過什麼樣的閱讀學習,才能提升我們的閱讀能力呢?
我們可以藉由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所描述的螞蟻式、蜘蛛式、蜜蜂式的三種學習類型,幫助
我們了解,在培養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我們究竟遺漏了哪些非常重要的歷程。
三種閱讀學習層次
螞蟻式的學習:就像螞蟻只知道不停的採集食物,囤積糧食,從不想嘗試將採集回來的東西變得
更可口些。所以閱讀的材料,雖然多元,但學習時只會將作者所說的內容照單全收,不假思索的
記憶下來,不想主動的思考、組織與內化,這就是螞蟻式的學習,一種被動式的學習類型。
這種囫圇吞棗式的學習,雖然吃下很多東西,卻可能不夠營養。莊子就提醒我們:「君之所讀
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若你讀的都只是前人的知識殘渣而已,可能是徒勞無功的。
孔子也提醒我們:「學而不思則罔。」只會累積知識而不思考,會讓人愈來愈糊塗,更可能是有
危險的。
所以孟子特別告誡我們:「盡信書,不如無書。」書怎麼說,你就怎麼信,還不如不看書,因為
書的內容可能是胡說八道的誤導。
蜘蛛式的學習:蜘蛛會利用自己肚子裡的東西,吐絲結網,蒐集食物。雖然牠結的網不能將食物
變得更可口些,但牠所結的網,卻因為結構嚴密,對食物具有過濾、篩檢的作用,保證能補捉到
對自己有用的食物。
所以閱讀時,如果能以系統化的歷程,思考、組織與內化這些材料,閱讀後一定能得到有用的收
穫,這就是蜘蛛式的學習,一種主動式的學習類型。
蜜蜂式的學習:有如蜜蜂會藉由飛行,到更遠的地方採集食物,又能將採集的食物轉化創造,釀
成滋味甜美的蜂蜜。蜂蜜比原有的食物更加美味可口,自然能為食物增添價值。
所以閱讀時,如果能先利用系統化的思考歷程,讓材料變成對自己有用的資料,再進一步醞釀、
轉化為創造性的個人見解或創作,這就是蜜蜂式的學習,一種創造式的學習類型。
目前台灣的學習環境中,有很多像螞蟻一樣,辛苦採擷知識、背誦知識的學生,同時也有很多辛
苦指導學生背誦知識的老師。
校園裡許多的閱讀活動,雖然辦得熱鬧非凡,但多數仍停留在推廣「螞蟻式學習」的層次,例如
比賽大量閱讀、抄寫佳言美句、抄寫讀後心得、背誦成語等,卻很少利用系統化的閱讀學習,幫
助學生進行有價值的閱讀。所以學生自然無法從閱讀中釀造蜂蜜,提出創造性的個人見解或創
作。
「蜘蛛式」學習,為創造性閱讀搭建鷹架
然而學生的學習沒有辦法直接從螞蟻式躍升為蜜蜂式,老師必須為孩子搭建一個鷹架做為過渡,
這個協助孩子學習躍升的鷹架,就是「蜘蛛式的學習」。
提供孩子蜘蛛式的學習鷹架,是指利用一個有方法、有步驟,能循序漸進的系統化學習歷程,讓
孩子自己逐漸學會「統整、組織、思考、內化」閱讀內容,再進一步醞釀出對閱讀內容具創造性
的看法,用以享受深層閱讀帶來的思考之樂。當然也希望老師能跳脫傳統局限,利用系統化的學
習歷程,帶領學生去採擷花粉,進行系統性的內化,最後讓學生自己釀出蜂蜜。
孔子認為理想的學習是「學思並用」,「學思並用」其實就是蜜蜂採粉、釀造蜂蜜的過程。我們
可以嘗試這樣理解:「螞蟻覓食」是閱讀的第一步,它是一種基礎性質的被動式閱讀;「蜘蛛結
網」是閱讀的第二步,它是一種進階性質的主動式閱讀;「蜜蜂釀蜜」是閱讀的第三步,它是一
種發展性質的創造式閱讀。
那麼,閱讀的樂趣會不見嗎?
或許有人會擔心,閱讀不是應該充滿樂趣嗎?如果帶著這麼強烈的學習目的,做這麼多的思
辨、分析,會不會讓人喪失了閱讀的樂趣?會不會到最後連書都不想打開了?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思考。
如果螞蟻只能吃到米粒,牠們飲食的趣味,就只能局限於米粒的滋味。可是,如果螞蟻有機會
嚐到蜂蜜的滋味,牠們對飲食趣味的視野將有所不同。
純粹為樂趣而閱讀,自然有它調劑身心的重要價值;但我們希望帶領孩子
體驗的,是一種藉由思考、創造所獲得的「自我突破、自我提升」之樂,
這種樂趣不屬於米粒,而是屬於蜂蜜的層次。你對這樣的滋味是否充滿期
待呢?
(本文摘自《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 》一書序,作者:鄭圓鈴,親子天
下出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