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兩個寶貝雙雙從學校帶回了一張兒童發展評估表,目的是讓父母藉由引導

孩子回答裏頭的問題,幫助政府與父母透過評估的結果,更加了解孩子的各項

能力發展是否正常。也許父母在填寫這張表格時,並不會感到特別困擾,但,若

對於家中有發展遲緩兒的父母而言,透過這些評估的項目,就能夠更積極的幫助

父母認知到孩子在發展上有哪些不同於正常孩童的發展情況。

3~6歲的問題如: 會不會連續雙腳、單腳跳?  能不能不扶著扶手一隻腳一隻腳的

踩下樓梯?  顏色的辨別?  拿筆畫直線?  說出物品的名稱及用途? 能不能專心聆聽?

會不會在教室內跑來跑去影響他人上課?  

以上的問題看似簡單,但對於快速成長中的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如父母稍未留意,

則可能錯過孩童接受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期,以至於進入小學的正規課程後,因無法

適應學習壓力而影響孩子的心理及生理發展。


在目前生活無虞的社會裡,有太多的父母將生活重心擺在如何提升物質生活,

卻忘記了追求金錢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讓家人享受更富裕的家庭生活的核心價值

其實是為了建立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  愛孩子,請協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

的能力。為了趕時間,減少親子衝突,我們是否經常主動為孩子穿衣服、穿襪子?  

為了避免收拾滿桌雜亂的菜餚,我們是否經常餵食孩子,而方便了自己?  

孩子吃東西不專心、吃得少,父母親自餵食才能勉強孩子吃完,

生活裡諸如此類的瑣碎小事,說穿了其實是現代人追求效率的捷徑,

但反面來看,則剝奪了孩子自我練習的重要機會(易造成孩子後天的發展遲緩現象)

有一則真實的笑話是這樣說的:老師問學生,雞有幾隻腳?  學生回答:3隻。 

因為孩子們在餐桌上吃的食物通常都被父母或長輩給打理得好好的,甚至有些

孩子們還不知道芭樂裡有籽、葡萄有皮呢! 

在這麼方便孩子生活的環境裡繼續教養下去,

真不知未來的孩子有沒有生活自理的真正能力?


幾天前帶著孩子們到誠品書局,媽咪正等待結帳時,兄弟倆在一旁看文具用品,

才一個瞬間,結完帳的媽咪只看到哥哥,而弟弟不見了?  哥哥告訴媽咪:我看到

弟弟好像從門口走出去了(手指著側門的方向)。 媽咪心急的牽著哥哥的手往門口走去,

哥哥很認真的說:要不要告訴警察?(這時深刻的體會到兄弟間血濃於水的情感了)  

走了一小段,媽咪覺得弟弟應該不會自顧自的走出書局, 回頭往地下室(兒童圖書區)

的方向走,弟弟慌張的出現在我們眼前,眼神裡帶著微微的淚光,還一直說:媽咪,

你怎麼都沒有來找我!  媽咪當下除了卸下擔心的感受,還得趁機機會教育,

告訴兩個孩子: 以後如果找不到媽咪或爸比,記得留在原地等,不要走來走去,

這樣會找不到彼此。另外,如果有陌生人來幫忙,告訴你會帶你去找媽咪,

你要怎麼回答?  孩子: 不用,謝謝! 媽咪: 但如果是警察先生,你就可以請他幫忙。

告訴孩子走失時先不要慌張,留在原地等媽咪或爸比來找你,相信我們一定能

找到你的。從這個事件發生之後,孩子們也學習到要緊跟在父母身旁,尤其是哥哥,

每每在我們外出時,總不忘主動提醒弟弟。


最近一個月來的家庭生活裡,媽咪刻意安排了許多項目,讓孩子練習打理

生活的能力。如: 第一、洗澡,告訴孩子先脫衣服,淋過水之後,壓沐浴精一下,

從頭髮開始搓洗,然後由上而下的搓洗身體各個部位,特別是重要部位要清洗乾淨。

接著擦乾頭髮及身體、吹頭髮(媽咪會在一旁輔助),並自己穿衣服。第二、換衣服,

尤其是早上要出門到學校前的服裝、襪子、鞋子。(為了這些練習,媽咪必須將起床、

準備早餐的時間提早,避免時間太過緊湊,影響了引導孩子的耐心) 第三、倒垃圾。

利用晚餐過後,由爸比帶著他們(兄弟輪流)將垃圾拿到分類桶,並做垃圾分類。

第四、收玩具。目前的規則已訓練孩子們在準備離開家或睡覺之前,都要主動將

自己的玩具歸類收好。第五、收拾自己的餐袋及書包。餐碗須主動拿到水槽交給

媽咪清洗,清洗完後自己必須將餐碗收回餐袋,並擺回書包內。

第六、下課回到家脫下的鞋、襪必須擺到適當的位置(鞋子放鞋架、襪子及褲子

放洗衣籃)。


關於以上的生活細節,在媽咪陪伴、訓練孩子時,已為自己加油打氣(過程中孩子

或媽咪難免都會有情緒不良的情形產生),讓自己明白這些生活能力的訓練其實

可以及早帶著孩子們一起學習,以避免日後進入正規教育、更甚至長大成人時再來

耳提面命或督促,孩子現在學或做起來真的輕鬆自在多了。畢竟孩子小,我們可以

給孩子無限的機會學習,而成人之後若缺乏自己打理生活的能力,

那可就真的會被旁人標註上"懶惰、無能"的記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閱讀66-2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