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新加坡買的科學漫畫套書)
關於這個議題與疑慮我經常被問起,
於是,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
(自己孩子的英文學習及過去的教學經驗)
書寫並分享,希望提供給也曾有此困擾的朋友當作參考~
上了小學後的全美語課程該繼續堅持嗎?
自從哥哥上了小學一年級後,要適應中文的學習方式,
又得要接續過去全美語幼稚園的英文課程,
孩子們一整天的時間分配就是這麼少,
看著他們為了學習,不再享有像過去一樣的充足睡眠、娛樂時間,
矛盾、不捨的心情於是經常出現在媽媽心中!
該繼續堅持全美語的學習方式嗎?
或者是換成上一般的美語課程(一、三、五或二、四、六,
每次兩個小時)?
還是乾脆請個外師到家裡來當家教應該也不錯吧?
對於家裡有小學新鮮人的新手父母(第一個孩子上小學)而言,
要不要讓孩子們補習語文或上哪些才藝?
又該如何妥善為孩子們安排?
這樣的矛盾及困擾將會持續出現在生活中,
因為上了小學後,他們不再像過去一樣依順父母的安排,
多了校內其他同學的學習經驗作為參考(有些人上安親課輔、
有些人直接回家寫作業、有些同學上美語、
有些參加校內課後托育或社團活動),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開始想為自己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
我不要上"安親班"! "我們班同學XXX放學後都直接留在學校課後班,
不用學英文,寫完作業就可以玩了...。
學校的英文課上得這麼簡單,可以不必再學了..."。
每每看到孩子的情緒反應,父母的內心也倍感焦急,
原本安排好的學習計畫是否要立刻為孩子做調整?
今年剛升上小學三年級的哥哥,
在過去兩年裡也曾不斷地要求媽咪不要讓他在國小放學後,
緊接著上"美語學校"。
從孩子幾次的泣訴反應中,
其實不難發現他想停止學英文的背後原因是~
背單字好難、要寫英文功課、還有大大小小的考試...。
對照孩子過去就讀美語學校(幼稚園)的學習經驗,
媽咪發現這些困難應該不是哥哥目前的最大困擾,
畢竟,媽咪在學習成績上並無要求(已私下與老師溝通,
無需要求哥哥的個人考試成績),
既然這些都是他曾有過的學習經驗(自在學習,不需要強背單字),
何以上了小學後因為時間太過壓縮,沒了自己的玩樂時間,
他的選擇是"將國小的課業完成就好,不想再學英文了!"
期間透過孩子每一次的挫折與傷心,
例如:課業來不及完成、考試成績不如理想、身心疲累等等...,
媽媽和孩子都會掉入生氣、難過的情緒泥沼,
但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直到孩子漸漸適應新的學習步調,抱怨聲愈來愈少,
時間掌控能力隨之進步後,媽咪才能放鬆,
這才發現孩子和成人一樣,對於新環境、新學習,
都該給他們一段時間慢慢適應,
將時間稍微拉長、放慢腳步與心情,接受眼前所發生的好與壞,
那是必經的過程,
父母的耐心陪伴與支持永遠是孩子們最需要的精神支柱。
當孩子面對到學習時間過於壓迫,沒能有自己的玩樂與休息時,
身為父母的我們的確該思考如何幫助孩子渡過壓力,
媽咪選擇傾聽並了解孩子的困難
(不以打壓強迫方式要求孩子只能乖乖聽話),
帶著他一起處理他所謂的壓力。
1. 先觀察並分析孩子生活中的壓力來源,
不急著為孩子多次的情緒反應立刻做決定。
陪伴孩子完成作業的重點在觀察並適時給予引導及協助,
在孩子寫作業的當下反映他的心理壓力時,
才能有機會同理孩子的感受,進而傾聽、鼓勵、給予正面肯定(
對,寫作業真的很累人(同理),可是媽咪發現你並沒有放棄,
雖然花掉你很多寫作業的時間,讓你少了很多時間好好玩,
但你一直都在進步中,你看看,昨天寫作業花了將近兩個小時,
今天進步了,只花了一個半小時(以實際情況為例,
舉出事實鼓勵孩子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
所以,沒有時間玩、要花很多時間寫作業、
覺得很累是因為你才剛開始學習國小課程,
等你慢慢熟悉學習方法之後,媽咪相信這些情況都會愈來愈好。
2. 先暫停其他的才藝課程也不失為另一個解決眼前問題的好方法。
如果時間已經不夠用,再加上孩子需要適應期、
需要多一些自己的玩樂放空時間,
在多方考量之下,建議減少其它才藝課程
(可從剛報名學習的才藝課程開始暫停)
例如:直排輪課、美術課、
升上三年級後因為時間及距離已暫停德國洛克課程。
3. 培養運動、規律作息的生活好習慣,
可提高孩子們的EQ及面對問題的挫折忍受力。
平時因課後需完成回家作業,運動機會相對減少,
如能把握時間,哪怕只有30分鐘的時間,
帶著孩子一起到住家附近散步、打球、跑操場,
這也是幫助孩子及父母釋放生活壓力的好方法。
為孩子安排全美語課程主要的學習優勢是"團體學習"及"課程多元、融入美式文化"。公立小學一、二年級的課業壓力其實不大,如果能在此階段持續英文的學習,等到孩子們可以獨立閱讀英文故事或短篇原文小說後再調整或縮短他們的英文學習時間,媽咪認為這對於只能在台灣學習英文的孩子來說,為最自然的學習方式之一。
後記:
上了三年級的哥哥目前在應付英文課業上,無論是背單字、寫英文作業或考試,因著他語文學習能力基礎已累積夠深厚,已可以獨立完成。(所以,便不會再像過去一樣吵著不要上英文課)
學習是一段需要長時間累積的過程,中間一定會不斷出現壓力或情緒反彈,不論是孩子或大人都會有此反應。父母只要將它視為孩子們的適應過程,接受孩子的情緒、同理孩子的需求,不責備、不以消極的方式打罵、不與他人比較成績,相信並肯定孩子的一切都在持續進步中,孩子終將長出屬於自己的學習能力(其中包括自我的情緒調節能力)。
唯有培養能力讓孩子從困難中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才是父母心中所真正期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