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版主為何以"套書"作為孩子們建立閱讀習慣的開始?
Ans:於我而言,
挑選優良套書並使用套書的優點在於"建立孩子大量閱讀的好習慣"。
也許一開始孩子們只對套書裡頭的某一本感興趣,只願意閱讀那唯一的一本,
可對我而言,那只是短期間看到的現象,
只要持續鼓勵並支持孩子繼續閱讀他們喜歡的書籍
(耐心等待,不強迫孩子多讀一點套書中其他的書
或責備孩子浪費了父母為其所買的貴鬆鬆的套書),
透過父母的陪伴與細心觀察,找到合宜的方式與機會,
結合生活議題帶入孩子們的閱讀習慣,
例如:孩子們目前只喜歡套書裡頭關於車子的唯一一本書,
也許某天因為當天發生地震或颱風,
當晚睡前陪伴閱讀時,依舊可以先為孩子閱讀他們所選的那本書,
待滿足了他們喜歡聆聽的書籍之後,
再由父母挑選與生活的發生有相關的書籍,
閱讀前先與孩子聊聊今天的地震或颱風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
之後,挑出相關書籍陪伴孩子們一起閱讀。
以生活議題結合閱讀,除了可以增加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之外,
透過如此不斷的引導方式,
更可以讓孩子在無形之中學會因著自己的好奇心主動搜尋資料、尋找答案的能力。
然,版主家中不可能完全只購買套書,偶爾也會為孩子們購買單冊讀本,
例如:孩子們看完迪士尼卡通電影(Cars、Avengers...),
若可以在那段期間同時為孩子們買到該電影卡通原文故事書(隨書附原文CD),
則此類書籍便會成為家中收藏的單冊閱讀讀本。
引導孩子們進入閱讀套書的世界,等到花開收成之時,
看著因大量閱讀而讓孩子們累積出遠比預期還多的知識與能力,
這是過程中排除萬難的你我無法想像卻能收穫到的甜蜜果實!
最後我想用成語來總結這個提問~
那便是閱讀套書可以幫助孩子"觸類旁通"、"融會貫通"!
只要父母真心相信,並多加陪伴,
所有閱讀過的知識與能力都將齊匯到孩子們的腦袋瓜之中,
屆時,父母會有種超乎自己預期的驚奇感受!
這...真的是我的孩子嗎?
Q2:套書購買了,可若沒有父母陪伴閱讀,孩子們仍不會主動閱讀,怎麼辦?
有時看著身旁朋友們的孩子都可以自發性的主動閱讀了
(看起來好像不用父母陪伴閱讀,孩子就很享受閱讀),
可我們家的孩子成天只顧玩著手上的玩具,
很少主動拿書出來閱讀,只能等到睡前閱讀時才由父母陪伴閱讀,
由此看來,培養閱讀的成效好像不太好。
Ans: 在此先說明一下,
版主家的孩子能主動並喜愛閱讀的年紀大約是在8~9歲(小學三年級),
而在此之前,幾乎都由媽咪陪伴閱讀居多,
閒暇時間,孩子們會以玩玩具、看書交錯於生活之中,
還沒上小學的孩子看書的方式以看圖畫或利用點讀筆的方式進行閱讀,
有時還會因為太想了解內容,拿書吵著媽咪即刻幫他們閱讀,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慾。
如果您的孩子目前還沉浸在享受玩玩具的世界中,
建議父母能抽空利用時間陪伴孩子玩他們喜歡的玩具,
先滿足孩子玩玩具的渴望之後,再拿出相關書籍,
與孩子們討論關於孩子喜歡的玩具與該書籍相關話題。
例如:孩子喜歡玩車子,先陪伴孩子玩車子之後,問問孩子喜歡哪種車?
這些車子看起來有哪些不一樣(大車、小車,工程車、巴士、挖土機...等等)?
討論完之後,找出與車子相關書籍,立刻為孩子閱讀,
以此強化孩子們因為喜歡玩具而產生好奇,主動與閱讀相關書籍作為連結。
最後,請相信自己,
當我們真心為親愛的家人撒下閱讀的種子後,
人人都沒有把握該如何悉心照料才能開出最美的花?
別忘了,
花種不同、土壤、陽光、水、養分不同,要從何比較?
等待花開的過程雖不盡相同,
可花開後的燦爛與芬芳卻值得父母耐心等待!
不論時間長短,耐心等待則是綻放前須經歷的過程之一。
相關文章參考:
Q3:過度啟發、培養孩子們英文(閱讀)能力,
是否會因此而影響孩子未來對中文的學習能力?
Ans: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
小時候的我們在家裡和老長輩們溝通的語言之一是閩南語,
但上了小學後卻因著學習環境的改變而轉換成國語。
而今的我們之中,也許有許多人不太會說閩南語,但卻聽得懂閩南語。
由此可見,語言的使用可以因著過去曾經的記憶,或許因為太久沒使用而遺忘,
但若有需要,只要再多加接觸便可再次讓過去的記憶回復。
培養英文閱讀的習慣亦然,一旦英文成為孩子記憶中曾使用過的語言,
哪怕因著升學壓力而減少了使用的習慣,
該語言能力都不會因任何理由而憑空消失。
版主個人認為,在台灣,若能在家中透過閱讀為孩子打造英文學習環境,
不但不會減弱孩子學習國語文的能力,
同時提供中、英文閱讀環境,
還能因孩子閱讀時所獲得的多元語言及文化,助孩子開啟更廣闊的世界觀。
除非,父母親選擇的是完全英文、一路偋棄使用中文的極端方式來教養孩子,
否則,學齡前的孩子若能在"閱讀"的比例上配以英文多、中文少
(在此指的是閱讀,並非生活中的全部),
在家中為孩子打好第二語言的使用基礎,
待孩子上了小學後,使用中文的時間比例將自然而然的愈來愈多,
讓兩種語言都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之間的關係其實並無衝突。
畢竟我們居住在台灣,孩子在未來使用中文的機會絕對比英文多,
如能愈早讓孩子們在學齡前多些與英文相關書籍、
CD、音樂、電影、卡通...等等的接觸,
無論孩子們的英文能力是否會因此而提升,
此舉對孩子在英文的接受度上看來,
唯一能肯定的部分在於孩子能將英文當成生活語言溝通的工具之一,
而不是上了學之後,因課程進度緊湊、被迫學習,
將英文當成科目、學科來看待與應付。